跟这个最懂芬兰教育的中国人,一起探索教育理想国的奥秘
芬兰语中,“幼儿园”意为“白天的家”。在金穆兰看来,学校是为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,也是家的延伸,这个家应该是温暖舒适而充满安全感的。因此,学校应尽可能地保护孩子们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。而老师,则是这个“家”的守护者。
文 | 徐康乐、罗歆媛
编 | 罗歆媛
与金穆兰老师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,她不仅是芬兰教育的获益者——通过在芬兰求学,她实现了人生的转型,并且在芬兰安家立业;也是芬兰教育的参与者——她两个中芬混血的女儿正在上小学;还是芬兰教育的推广者——她曾经担任坦佩雷市政府教育官员,现在专门成立了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,帮助更多中国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学习了解芬兰教育的本质与内涵。
金穆兰 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 创始人
前芬兰坦佩雷市政府教育官员。旅芬18年。2004年在芬兰取得环境管理学士,2014年环境政策硕士,现在是环境教育与媒介素养的博士在读生。
强调横贯能力的“现象式教学”
自2016年起,芬兰教育部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实施“基于现象的教学”(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),即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某种现象或话题调配师资,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(transversalcompetence)。
现象一词,指事物的整体面貌,而非分割为各个领域与学科。金老师介绍到芬兰学校的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在校园周边,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进行探索、思考、讨论、再思考。在这个过程中,并非只存在单一的学科知识,往往会综合应用各个学科内容。因此,“现象教学”的学名也称之为跨学科教学。
依照芬兰最新的《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》,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,在保留传统学科教学的基础上,芬兰的学校必须每年进行至少一次持续数周的“现象教学”,走在改革前沿的首都学校则被鼓励进行两次。至2020年,所有的芬兰学校都会完成改革。
在芬兰工作、生活多年,作为一名有着两个可爱女儿的妈妈,金老师更能深刻体会到芬兰教育的特点,以及现象教学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。“我们家附近之前要修建地铁,孩子的学校也在规划线路的附近。这个小学就以‘新开建地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’为主题进行现象教学。全校的孩子们根据对不同领域话题的兴趣程度组成跨年龄小组。”金老师介绍说。
“我还在上学前班的小女儿加入了这个兴趣组,但她们的小组也有六年级的大哥哥。虽然年龄跨度很大,但是他们对同一个小主题感兴趣。比如开建地铁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,或者对周边森林动物的影响。”
组成小组后,孩子们正式进入研究阶段。研究形式有很多,查阅资料、采访当地居民、采访市政府管理官员、采访工程设计师等方式都成为孩子们研究的渠道,而当地的老师、官员、居民都会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的,满足孩子们的需要。最后的展示方式也是多样的,没有任何限制。有的孩子会采用说唱或是戏剧方式,也有的孩子会制作模型,编排舞蹈甚至是拍摄电影。
现象是一个载体,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学习,不仅能够学习跨学科知识,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。而这种学习方式,也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一个信念,那就是应该学以致用,我们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,这种信念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。“作为一位中国背景的家长,芬兰的这种自由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,这也是芬兰教育的优秀之处。”金老师感叹道。
把提升幸福感摆在首位
自2000年起,经济合作组织每3年举办的PISA测试(针对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)中,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名列前茅。一时间,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人口仅有550万人的北欧国家,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慕名前往,向被称为“全球教育第一”的芬兰学习、取经。
然而大家可能没有注意的是芬兰还有另一个“第一”。2018年3月,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方案联盟发布《2018年全球幸福度报告》。该报告根据2015年至2017年的多项指标,对世界上15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查,对各个国家/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量化。在今年的排名中,芬兰挤下挪威高居榜首。
取得这样的成就,教育的引导功不可没。金老师介绍,芬兰人认为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社交关系,所以学校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,特别是社会和情绪学习。老师会帮助孩子们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,了解不同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形成原因,从而更好地实现沟通和合作,并且无微不至地关照孩子们的心理健康。
因为工作地点变化的原因,金老师的女儿转学到新学校,这时很多孩子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作小组,新来的学生想要融入不是那么容易。班上的老师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,不仅主动跟家长沟通,而且也跟其他的学生说明问题,帮助金老师女儿迅速融入新集体。
有一段时间,金老师的女儿因为身体原因,上完体育课后不愿意跟同学们一起洗澡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老师在体育课后,专门请她留下来一起收拾体育器材,从而让她避免尴尬。
欢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
金老师表示,芬兰小学每周不超过27课时,低年级的时候更少。而且每日的课表、甚至上课时间都不一样,芬兰的孩子们从小就锻炼出很好的时间管理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。他们自己安排几点起床,几点学习,每天带什么书去学校。
充足的课余时间也给孩子们更大的选择,“那孩子们放学后会做什么呢?会去上课外补习班么?”“不,芬兰是没有课外补习班这种机构的。”金老师介绍到,芬兰的孩子放学后并不会去参加补习班,他们会自行选择一些娱乐活动,也有上一些兴趣班,但都是很少量的,且自己感兴趣的。例如金老师的大女儿每周会上半小时的钢琴,和一小时的体操。
虽然芬兰的学校和家长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选择权,但这种自由是在适当的规则和责任约束内的。金老师表示,比如当孩子想要去学习某一项兴趣爱好时,家长们往往会和孩子们制定一个协议,规定了最少学习时长,以保障孩子们不会半途而废。
在芬兰,学习基本都交给老师,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们是否快乐,是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。“上周四,我接待了一个来访团,带队的老师说他的女儿想去学习做饭,但是家里奶奶却说难道你以后还想当厨师么?最后就完全打压了这种的想法。”金老师说,“而我的大女儿很喜欢编辫子,她想要当理发师,所以她爸爸就去商店给她买了学习理发的工具。芬兰全社会对孩子的兴趣都是呵护、鼓励的。”在芬兰,教育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个性,而且还欢庆孩子们有自己的个性,并尽可能地呵护他们的天性。
不鼓励竞争的教育环境
芬兰不鼓励精英教育,相反“补短板”是芬兰学校的特点,课后老师们会更多地帮助学习慢的学生。学校分发的练习册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会有不同的版本,同一道题会有不同深度的问题,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答。
而且在芬兰,当老师的准入门槛很高。如果你想进小学当全科老师(classroom teacher),就必须要有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,想进初中或高中当学科老师(subject teacher),就必须要有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。培养小学老师的师范专业录取率低于10%,比医学专业还要低。换句话说,在芬兰,当小学老师要比当医生和律师更难。
此外,芬兰学校并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晋升,老师也没有“高级讲师”这样称号,老师、校长只是职务的不同,并没有高低之分。如果你对某一职位有兴趣,便可以去申请,不需要从下而上晋升。
优中选优,严进严出带来的是高度的信任感,芬兰社会对教师有着极大的信任感。高素质的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,他们在这份职业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,又因为他们的自信、满足和从容,在教学中,与学生的相处中就会更加笃定自信,充满关爱,尽最大的可能帮助、培养孩子们。金老师认为,这也是拉开芬兰教育和其他国家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。
从政府官员到创业者的转型
许多人会感到诧异,有着“金饭碗”的金穆兰老师为何要辞去政府官员职务,而从头做起,成为一名创业者。至今日采访,芬兰教育学习与发展中心已成立整整三个月,在这三个月中,有挑战有困难,但更多的是收获,拥有了完全的自主权。
谈起这次转型,金老师表示,过去作为一名政府官员,职责是向全世界推广芬兰教育,她也看到了各地教育工作者对芬兰教育的渴求。但同样,作为一名政府官员,“有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,我们在前面推广,但是后续没有延续,也没有好的机构对接和支持。这就造成了光打雷不下雨,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。”
面对种种矛盾,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教育者的需求,展现芬兰教育的真实面貌,实现更精准的对接,金老师成立了芬兰教育学习与发展中心,整合优质的芬兰教学资源,搭建起中芬两国教育交流的桥梁,为前来“取经”的教育工作者们量身定制最适合其需求的系统学习计划。
作为中芬两国教育学习与交流的“信鸽”,金老师与各方合作,将于2018年10月6日-13日在赫尔辛基举办为期一周的“芬兰未来教育论坛”和系列访校活动。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,针对中国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,活动打造涵盖十二个特色主题的行程。
金老师将此次论坛的亮点概括为“新鲜性”、“系统性”以及“全面性”。
新鲜性
此次论坛受到了中芬两国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,在此次研修活动中,老师们将接触到最新一年的改革、创新与发展。不仅仅是学习芬兰学校在教育中的教学方法,还将结合坦佩雷市为这次活动定下的“坦佩雷智慧城市周(Tampere Smart City Week)”,站在科技趋势最前沿,接触到来自全球的教育科技创新团队。
系统性
从幼儿园到初中,芬兰的基础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。在此次研修活动中,坦佩雷市将一次性向中国学习者开放14所幼儿园和学校,分为7个不同的主题,集中展示芬兰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。每个主题下对应两所学校,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,选择参加不同的主题。这些主题都是经过前期深入的调查,从中国教师的反馈中提炼出的,而这些主题也涵盖了芬兰基础教育链的方方面面。
全面性
此次研修活动是芬兰教育学习与发展中心首届论坛,金老师表示,“这也包含着一个总括的含义,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芬兰教育展示。”通过这一次的参与,将来如果学习者们有深入高端的需求,中心会再组织更深入的研修活动。“总的来说,此次活动是全面了解芬兰教育的一次很好的机会。”
从芬兰教育生态到中国教育生态,转变并非易事。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们,芬兰教育犹如阳春白雪,“甚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”,如何跟中国的国情对接,如何落地,是学习的挑战之一。另一方面,芬兰师资的严进严出,以中国现有的师资水平,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,且缺少渠道去借鉴、学习。金老师表示,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习了芬兰教育中的教学方法,就一定能够培养好孩子,这是有误区的。
“学习不难,但是要把过去学习的东西抛开,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学习是很难的。”因此,金老师也建议学习者们能够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走进芬兰校园,感受芬兰的教育模式。在学习的基础上,无论是教师,还是教育投资者,都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一整周系统的学习中,有所收获,能够在中国教育中起到一些颠覆性的作用。
作为芬兰的教育工作者,这同样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通过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交流,能够对另一种教育生态有所了解。“芬兰的教育并非是百分百的完美,中国教育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。通过举办这种大型论坛,能够让芬兰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,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。”
采访金老师的时候,她的身后是一副巨大的油画,她说画中色彩绚丽的枫树是她最喜欢的树。枫树不仅让我们享受心旷神怡的美景,而且给我们提供美味可口的枫糖。金老师现在所做的事情,也如同枫树一般,不仅把我们带入芬兰那童话般的教育场景中,而且基于她对中芬教育的理解,正带领大家提炼出最值得吸收借鉴的养分。
未来教育论坛2018
——学习方法的变革
扫描下方二维码,了解更多活动详情!
欢迎加入芬兰未来教育论坛
相关链接: